在現代工業自動化進程中,螺絲擰緊作為產品裝配的關鍵環節,其效率和質量對整個生產流程有著重要影響。然而,孔位偏差問題一直是傳統擰緊技術面臨的重大挑戰,導致螺絲無法順利入孔,出現歪釘、卡釘現象,不僅降低了生產效率,還增加了生產成本。針對這一行業痛點,自主研發出套筒浮動擰緊技術,為解決孔位偏差問題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實際生產中,螺絲孔位偏差可能由多種因素引發,如工件制造公差、夾具磨損、裝配過程中的微小位移等。傳統擰緊技術面對這些偏差,往往難以準確地將螺絲送入孔位。在一些高精度裝配場景下,企業通常采用工業相機進行定位,以確保螺絲能夠準確對準孔位。然而,這種依賴視覺系統的方案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工業相機及相關配套設備的采購和維護成本較高,增加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視覺系統的調試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調試周期長,且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新的偏差或變化,還需重新調整參數。此外,視覺系統的定位過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產節拍,難以滿足效率生產的需求。
丹尼克爾的套筒浮動擰緊技術通過創新的套筒結構設計,成功突破了孔位偏差的困境。該技術的核心在于套筒的浮動功能,能夠在一定范圍內(0.5-2.5mm)徑向浮動補償。在螺絲擰緊過程中,當螺絲與孔位出現不同心的情況時,套筒可以自動調整位置,修正偏差,從而確保螺絲平穩、順暢地進入孔位,避免了歪釘、卡釘等問題的發生。這種通過優化本體結構實現浮動補償的方式,直接吸收了零件尺寸波動和裝配過程中的微小誤差,無需依賴外部的高精度定位設備,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
相比傳統的依賴工業相機定位的方案,丹尼克爾套筒浮動擰緊技術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首先,在硬件成本方面,由于無需額外配置昂貴的視覺系統和相關輔助設備,降低了設備的初始投資成本。其次,在調試周期方面,該技術簡化了調試流程,減少了對專業技術人員的依賴,大大縮短了設備的調試時間,使企業能夠更快地投入生產。再者,在生產節拍方面,套筒浮動擰緊技術避免了視覺定位所需的時間,提高了螺絲擰緊的速度和效率,從而整體提升了生產效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丹尼克爾套筒浮動擰緊技術的另一個突出優勢在于能夠顯著提高螺栓入孔的成功率。在面對一定程度的孔位偏差時,浮動套筒能夠自動適應并修正,確保螺絲能夠準確地進入孔位。這不僅減少了因螺絲無法入孔而導致的生產停滯和返工現象,還降低了因歪釘、卡釘等問題對設備和工件造成的損害風險,提高了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同時,由于螺絲能夠順利、均勻地旋入孔位,保證了擰緊質量的一致性,增強了產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有助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丹尼克爾套筒浮動擰緊技術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適用于多個行業的自動化裝配場景。例如車制造領域,該技術可用于汽車零部件的螺絲擰緊,如車門、車身框架等部位,有效應對零部件加工和裝配過程中的孔位偏差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需求類型
*姓名
*電話
郵箱
公司
留言